给虚拟化环境插上云的翅膀:如何云化虚拟化环境

发布于 2016年06月20日

本文作者:徐桂林,FIT2CLOUD(飞致云)首席布道师、东区总经理。

当我们讨论企业用户的基础设施,以VMWare为代表的虚拟化环境总是一个扰不开的问题。由于虚拟化技术在提升企业IT基础设施使用效率上的显著价值,以及过去10多年以VMWare为代表的虚拟化软件供应商的宣传和努力,很多企业内部都已经部署虚拟化环境。在国内,以华为FusionSphere为代表的虚拟化解决方案也在逐步受到企业用户的认同和青睐。

在当下每个人都在讨论云的时候,企业IT团队会面临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处理已经或者正在建设的虚拟化环境云企业云平台(公有云或者私有云)之间的关系。企业难道只有完全抛弃在虚拟化环境上投资才能够拥抱云平台吗?显然,这并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选择题。恰恰相反,当我们回到企业采纳云平台的初衷(提升IT服务能力,促进业务创新)后,我们发现虚拟化环境通过合适的增强和云化,仍是服务好企业的业务发展和创新的合理选择。

虚拟化环境 vs 云平台

在考虑虚拟化环境和云平台之间的关系时,大家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虚拟化环境和云平台的差别到底在什么地方,这些差别对于支撑业务团队使用IT资源又意味这什么。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回到云平台的最初定义。下面就是来自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NIST)对于云平台的定义。

云计算是指能够通过网络随时、方便、按需访问一个可配置的共享资源池。它普遍具有“资源池化”、“按需自助服务”、“通过网络获取”、“可计量”和“快速伸缩”这几个关键特征。

如果对照虚拟化环境的产品形态和最佳实践,结合如上对于云平台关键特征的定义,我们可以比较虚拟化环境和云平台的不同点,具体如下表:

通过如上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除去在资源池化自身这一点外,在NIST定义的其他几个纬度上,虚拟化环境都有着较为明显的劣势。尤其是在自助服务和快速伸缩这两点上,互联网化业务对此的要求越来越强烈,而虚拟化环境恰恰在此有比较明显的短板。但是,这是不是意味着所有的虚拟化环境都应该立刻被云平台替代呢?其实未必。作为最终企业用户,我们追求的应该是基础设施平台对于业务发展的支撑能力,也就是云生产力的释放,而不是云平台自身。尽管云平台是释放云生产力的重要基础,但是简单使用私有云代替内部已经部署的虚拟化环境并不一定能够保证云生产力的释放。为此,在这里让我们首先思考云生产力到底在哪里?

云生产力到底在哪里?

当谈到云生产力这个问题时,我们得区分公有云和私有云这两种形态的云平台,因为它们在给企业客户带来的价值和云生产力上面还是有非常大的不同。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公有云的云生产力:

获取简单。公有云让最终用户完全不用关心数据中心内的任何细节(例如硬件设备采购、网络接入、基础设施运维等等),通过互联网直接、快速获取基础设施服务,从而让用户把自身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业务自身的发展、运营和运维上。毫无疑问,这应该是公有云带给客户最直接、最重要的价值。

按需付费。公有云普遍的计费方式为按需付费,用户只需要为自身使用的部分支付费用,没有前期一次性投入。而且,不需要考虑业务容量规划和库存问题,用户可以随着业务的负载变化而灵活调整自身的基础设施使用量。尽管不同公有云平台在按需付费的粒度上有所差异,但是整体上相对于原来的IT基础设施建设上都有巨大进步,是云生产力在财务成本上的核心价值。

自助服务。公有云通过互联网向所有人提供IT基础设施服务,而且基本都是自助服务模式。这一点对于最终业务团队快速获取资源,并加速业务迭代有非常大的价值。业务团队不需要经过冗长的审批流程获取资源,可以做到需要时候获取,用完就直接释放。正因为如此,原来在软件研发管理中因为硬件资源受限而无法落地很多最佳实践现在可以方便地落地,例如独立的开发测试环境、和生产环境类似的预发环境等等。

可编程。主流公有云提供商都非常重视基础设施服务API的开放、命令行工具(CLI)及多语言SDK的建设。因为基础设施对最终用户可编程是传统IT从来没有提供过的用户体验,而这让整个IT系统的敏捷度有着质的飞跃。在没有云平台之前,所有自动化流程、DevOps最佳实践等都无法包括到硬件基础设施。但是,一旦硬件基础设施也可以编程,就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应用“全栈自动化”,从零快速、自动化搭建整个业务系统。这对业务研发过程中的自动化、发布结果的可预期性非常重要,是云生产力的核心体现之一。关于这一点的重要性可以通过Gartner对于云平台的评价指标看出。

如上图,“自动化与DevOps能力”是Gartner对于绝大部分用户使用场景中最为看重的指标。而“可编程”特性则是云平台自动化与DevOps能力建设的基础。

在讨论完公有云的云生产力关键所在,让我们在对照一下私有云的云生产力所在。如下图所示:

如上分析,相对于公有云,私有云带给最终用户带来的云生产力并不一致。如果建设私有云无法像公有云那样带来那么多的价值,那它和传统虚拟化环境相比的优势在什么地方呢?对照上表,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相对于传统虚拟化环境,私有云能带来的云生产力释放主要为基于多租户的资源自助获取和基础设施可编程。

FIT2CLOUD虚拟化环境云化方案

按上总结,私有云建设是为了给业务团队提供多租户下的资源自助获取与可编程能力,那传统虚拟化环境是否有可能进行相关改造也达到类似的目标呢?如果可能的话,那对于已经建设的大量虚拟化基础设施平台的用户无疑是非常有价值的一件事情。为此,FIT2CLOUD提出了虚拟化环境云化方案。该方案严格遵循NIST关于云平台的关键能力要求建设,希望能够基于虚拟化环境提供云生产力,帮助用户使用虚拟化环境更好支撑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化应用。整个解决方案的结构图如下:

如上图所示,整个解决方案有以下几层组成:

  • 虚拟化环境对接插件,包括vSphere与FusionSphere插件。通过虚拟化环境对接插件帮助FIT2CLOUD平台能够连接到不同的云平台(或者同一个云平台的多地资源),形成统一的、异构的基础设施资源池。
  • 多租户支持,包括用户管理、云帐号管理、权限管理等。多租户是向最终业务用户开放自服务和可编程能力的基础,所以处在整个解决方案的底层。
  • 计量计费,包括资源标准化、价格、计量等。作为云化方案的一部分,计量计费仍然是很多客户内部精细化管理资源的内在需求。而且,通过合理的计量计费策略还可以引导内部用户更合理地使用资源。
  • API与自助服务,包括开放API、自服务门户和服务目录。如前所述,这是云化方案的关键所在,通过对外开放API、服务目录,对接用户OA流程等等,让用户获取IT基础设施资源更加灵活,从而更好促进业务的迭代效率。
  • 自动化与DevOps,包括编排、持续交付等。如Gartner的公有云评价标准,自动化与DevOps是非常重要的云化生产力所在。在有了API的保证后,FIT2CLOUD虚拟化环境云化方案还提供了如多类型任务混合编排、业务端到端的持续交付流水线等功能,为用户进一步释放云生产力降低门槛。

结束语

云平台成为企业未来的IT基础设施已经成为明确趋势。尽管如此,对于每一个具体企业来说,其云化路径都不尽相同。除了业务迁移到公有云、或者建设企业私有云外。对于已有或者正在建设的虚拟化环境云化也是一个可选的方案。一方面可以保障已有基础设施投资继续发挥价值,另外一方面也可以用较少的代价提供云化资源的体验,支持业务团队的快速迭代需求。为此,FIT2CLOUD在不断总结不同用户实际需求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虚拟化环境云化方案。如果您对此感兴趣,非常欢迎联系我们(support@fit2cloud.com)沟通更多细节或者提出您的问题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