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企业数字化转型,FIT2CLOUD推演全栈云管平台

发布于 2018年11月22日

作者:宁川

(FIT2CLOUD飞致云CEO 阮志敏)

市场调研公司IDC于近期发布了全球IT市场十大预测,其中的一大预测为多云环境已经成为定局:到2024年,9成的全球1000大机构将采用多款云服务或者混合云技术和工具,从而减轻对某一云服务的依赖;同时企业将迎来数字化创新大爆发的时期:从2018-2023年,新开发的应用数量将达到5亿款,相当于过去40年的总和。而市场调研机构Gartner的近期调研显示:亚太地区数字化成熟度已达临界点,正在从初步试点迈入大规模应用。

一方面,亚太区数字化转型已进入爆发期;另一方面,无论是数字化创新应用爆炸,还是多云环境的管理,都是数字化转型的巨大挑战。“企业的IT基础设施在快速发生变化,从大型主机和物理服务器到今天的私有云、公有云和混合IT;而上层应用也在快速变化,从SOA到微服务再到容器化。如何纳管底层的IT资源,同时向上支持应用与服务的快速迭代,这是今天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最大挑战之一,解决方案就是云管平台(CMP)。”FIT2CLOUD(飞致云) CEO阮志敏在11月15日举办的“2018 FIT2CLOUD飞致云年度产品发布会暨客户论坛“上表示。FIT2CLOUD在此次会议上还宣布完成B轮融资。

2018年5月,FIT2CLOUD成为首个入选了Gartner酷供应商(Cool Vendor)名单的中国云管平台(CMP)企业。然而到底什么是云管平台?云管平台的技术演进路径到底是什么样?中国的云管平台是否会走出一条与欧美市场不同的技术路线?FIT2CLOUD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与观点。

从管理中心到服务中心的转型

(FIT2CLOUD首席布道师 & 东区总经理 徐桂林)

FIT2CLOUD自2014年成立以来,就专注于云管平台市场,致力于帮助企业更好地使用云和持续交付加速业务创新。自2012年开始编写第一行代码到2017年的5年间,FIT2CLOUD主要是以管理工具的观点推演云管软件的技术演进,“管好云、用好云、控好云”是FIT2CLOUD的主要目标。

“三年前跟客户讲的时候,都会把云管平台当成一个效率工具,可以更好交付资源、管理运维、提升效率,实际上很多客户也是在这点发力。”FIT2CLOUD首席布道师 & 东区总经理徐桂林在介绍FIT2CLOUD时表示,“但是云管平台接下来的挑战是要从效率工具向管理框架转变,因为它要承载企业从前一个IT管理平衡态到新IT管理平衡态的转变。”前一个IT管理平衡态即传统的“监管控”模式,而新IT管理平衡态即混合云化IT下的管理模式。

“监管控”模式下的核心是CMDB(配置管理数据库),这是传统ITSM服务管理的精髓,其主要作用就是完整地存储企业IT环境中的所有重要实体配置信息,包括硬件、软件、文档、业务服务以及人员等。但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推进,企业IT已经从成本中心向创新中心演变,相应的以资源为中心的“监管控”模式也需要向“以应用为中心”的自助式服务化模式转变,从而让企业IT可以敏捷高效地支持数字化业务创新和数字化应用的开发运维。

“企业IT基础设施本来处于很稳定、平缓变化的状态,但是这几年新技术快速涌现,逼着企业IT部门思考应该如何应对。”徐桂林强调。实际上,由于互联网和公有云对企业的冲击,欧美等地的企业已经加快了应用发布的速度。根据云原生应用基金会CNCF的最新调查,20%被调查的欧美等地区企业的应用发布速度已经达到周级别、18%为月级别,甚至有15%为日级别,被调研的企业涉及科技、软件、金融服务、电信、零售、教育、医疗等行业和领域。

传统企业IT部门的“监管控”模式显然无法跟上企业业务部门所需要的数字化应用发布速度,因此不仅企业IT基础设施需要云化,企业IT的管理也需要数字化。简单的理解,企业IT基础设施云化就是让企业内部的IT和业务人员可以像使用公有云那样,可以随时向企业IT部门申请、调用、撤销和管理IT资源,也可以随时发布、调试和管理自己的应用,相应的资源调用和费用结算等全部通过浏览器自助化完成。而企业IT管理则要以类似公有云门户的形式,通过浏览器来与内部用户交互,自动化地实现费用管理、容量管理、迁移和容灾、服务水平管理、安全与身份管理、监控与计量,甚至应用的DevOps开发运维协作等功能。

根据FIT2CLOUD过去两年与企业打交道的经验,企业越来越把云管平台作为独立的项目来看待,而且这个趋势在不断加速。“尤其现在快今年底了,我们与很多潜在客户沟通明年计划,客户说的最多一件事情就是需要做云管平台,以及该怎么做、怎样预算、怎样立项等。”徐桂林介绍说。而正因为看到了企业IT从管理中心到服务中心的转型,FIT2CLOUD也花了半年的时间,重写自己的云管软件,从原先的管理工具演进到了服务平台的定位。

可扩展的全栈云管平台

(FIT2CLOUD的“3+3 CMP产品能力评估模型”)

在Gartner于2017年10月发布的云管软件市场趋势分析指出:云管软件是一个快速新兴,但高度碎片化的市场。既有VMware、Microsoft、IBM这样的大型供应商,也有新兴的创业公司和中小供应商,每一个供应商都对不同的云环境有各自的侧重点和管理能力,而且每个供应商的云管产品收入也不高,此外硬件和服务供应商也试图在其产品中集成云管功能。

云管软件市场之所有呈现高度碎片的特点,主要原因是市场上对云管软件在整个企业IT转型及未来企业IT新格局中的地位有不同的认知。例如,VMware的云管功能就分散到不同的产品中,既有适用于私有云和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vRealize,也有适用于跨多云集群管理的BOSH,还有管理公有云的SaaS版的VMware Cloud Services,以及云原生应用监控与分析的Wavefront等。

FIT2CLOUD属于高度专注于云管平台市场的厂商,其技术路线是把所有云管功能都集中到一个产品平台上。作为新一代云管平台,FIT2CLOUD从一开始就把自己定位于CMP及DevOps协作平台,强调“以应用为中心”的理念,从应用视角来帮助企业IT部门管理集群。FIT2CLOUD CMP 1.0已经实现了高效运维成千上万台主机、支持多种批量和自动化操作,端到端的监控、快速反馈,自助获取IT资源、提速开发和测试,提供DevOps协作平台,加速云上业务创新。

在FIT2CLOUD CMP 1.0阶段,当时业界的云化PaaS方案还不成熟,因此FIT2CLOUD直接提出了针对企业IT环境的“IaaS+DevOps”方案,并用自己的云管平台集成和取代了IaaS+PaaS方案中的管理功能。当时FIT2CLOUD所提出“管好云”,指的是面向企业混合IT的对接,包括多种异构基础设施和供应商,涉及企业的物理集群、虚拟化环境和主流私有云平台和公有云供应商等;“用好云”,指的是对接业务应用与IT资源服务,在管理好混合IT资源的基础上,可以一键实现业务应用的创建和部署,为业务部门和开发人员的应用开发、测试、上线和运营提供更好的服务;“控好云”,指的是帮助业务部门做好企业IT资源使用量的成本控制、优化与管理,特别是控制公有云的使用量,让业务部门的钱花在刀刃上。

然而,随着企业数字化进程的加速,以及不同企业的个性化进展路线,FIT2CLOUD还需要更好地开放自己的平台,方便企业更容易地扩展云管平台功能,随时加入第三方或由FIT2CLOUD研发的新功能。阮志敏介绍,“过去一年我们持续在研发上面做投入,开发了全新的FIT2CLOUD全栈云管平台2.0,这是基于过去四年经验的完全彻底重写,其最大特点是可拓展的平台,企业用户可以像浏览器一样使用云管平台,通过插件方式不断延伸平台的功能,满足企业在云管方面的个性化需求。”

除了模块化设计外,FIT2CLOUD全栈云管平台2.0较上一版本的关键性进化之一是实现了对容器云的统一管理,精准匹配企业在云原生实践方面的实际需求。通过内置在FIT2CLOUD全栈云管平台2.0中的容器云适配器,企业用户可以管理多个Kubernetes集群。此外,本次新品发布会上,FIT2CLOUD还发布了Jumpserver 堡垒机 V1.4版本。Jumpserver是FIT2CLOUD于2017年10月收购的开源堡垒机项目,是全球首款完全开源、符合4A规范、多云环境下更好用的运维安全审计系统。

“所谓‘全栈’,首先是在基础设施层实现了容器云和企业传统IaaS的统一管理;其次是对于企业内外部IT资源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与服务化,不论是已经云化或是传统软件和设备,都可以用类似云服务的方式进行服务化输出;第三就是面向业务和开发部门的服务化输出。”徐桂林在总结“全栈”的内涵时强调。

2018年7月,FIT2CLOUD根据自己过去四年的实践,提出了“3+3 CMP产品能力评估模型”,包括服务化能力、生命周期管理能力、混合IT对接能力等三大CMP功能域,以及模块化能力、集成与被集成能力、安全合规能力等三大非功能域,为未来云管平台的演进打开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从IT管理到数字化运营

“2013年整个银行业出现焦虑的状态,因为大家看到了BAT来势汹汹,支付宝、财富通等等对银行的巨大冲击,导致整个银行业在求变、求新。”中信银行数据中心周海鹏在“FIT2CLOUD飞致云年度产品发布会暨客户论坛”上的介绍。事实上,这代表了这一轮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典型开端。

周海鹏介绍,对于中信银行来说,业务领导对于IT的要求就是上线速度越来越快,但混合了私有云、虚拟机等的基础设施本身并没有整合起来管理,也没有形成自服务化能力。例如银行要求每周六凌晨开始双人实施几千个虚拟机的变更,人工操作的变更量非常大。此外,OpenStack作为公有云的设计思路,与银行的严格网络隔离等实际要求不符,而且OpenStack本身组件多、太复杂、发展不均衡,也与银行的运维体系、流程以及监管要求存在很大的差别。

2017年开始,中信银行认识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云管平台的作用。中信银行与FIT2CLOUD进行合作:一是对基础设施的混合IT整合,形成一体化的资源池;二是混合IT的对接与管理,包括与原有ITSM流程的自动化对接,IT数据流转与自服务的对接等。中信银行开始以云管平台为纲,向兼顾稳健性和敏捷性的混合IT基础平台转型,全面推进基础架构的升级。其中,中信银行提出以ITSM系统为基础的IT流程“审批流”,以及以云管平台为基础的自动化变更“技术流”,二者之间进行很好的衔接与对接。

上汽集团乘用车公司(以下简称:上汽乘用车)是上汽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围绕荣威和名爵两大自主品牌,开展乘用汽车的设计、研发、制造和销售业务。在步入快速发展期的汽车行业,上汽乘用车的业务规模快速扩张。上汽乘用车基础技术平台团队许秋野在此次会议上介绍,上汽乘用车的IT业务系统包括运营支撑系统、生产制造系统、业务营销系统和互联网业务系统,作为基础技术平台团队,希望通过统一平台对外服务门户,为业务团队提供各种基础服务的自助化能力。

此前,上汽乘用车在多地建立了多个数据中心,针对近年来业务快速扩张导致IT资源消耗持续增加的情况,结合企业自身数字化转型和持续深入的云应用需求,上汽乘用车在原有“x86物理服务器+VMware虚拟化”的IT基础设施之上,启动了云计算基础设施的建设。2017年,上汽乘用车在引入公有云服务的同时,同步启动混合云管理项目的建设,基础服务管理平台的目标是统一平台、自助交付和持续跟踪。上汽乘用车基于FIT2CLOUD管理平台搭建统一的基础资源管理平台,与企业的VMware虚拟化、集团私有云和公有云服务的全面对接,同时在该管理平台中配置了企业组织架构、梳理资源申请流程,纳管存量资源。

海通证券金融云也把FIT2CLOUD作为合作伙伴,共同推进混合云管理平台建设。海通证券金融云首先启动研发测试云项目,结合自身金融云的建设规划,海通证券通过部署FIT2CLOUD云管平台,实现了对现有混合基础设施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自助式资源交付。在此基础上,云管理平台统一服务门户内嵌IT资源分析、业务系统分析、DevOps门户、服务运营门户等功能。通过云管平台,海通证券还尝试了业务研发流程的再造与优化。借助FIT2CLOUD DevOps解决方案,海通证券计划针对一些业务进行持续集成、持续开发的改造,期望能够有效提升日常业务在研发测试环境内的交付效率,真正实现快速迭代与持续交付。

海通证券信息技术部魏勇表示,“合规、纳管、敏捷、成本”是海通证券对云管平台的选型要求。其中,在敏捷交付方面,以前传统通过提交代码和打包的应用软件交付方式形成流水线作业,也就是一键式自服务模式,包括设计、开发、测试、交付、运维等过程,从而促进研发体系的进步。

在此次“FIT2CLOUD飞致云年度产品发布会暨客户论坛”上,FIT2CLOUD还发布了B轮融资消息,已经完成的B轮融资由红点中国领投、广发乾和跟投。其中,红点中国源自硅谷的顶级风险投资基金红点创投,专注于中国市场的TMT领域项目投资;广发乾和为广发证券全资设立的投资子公司,投资领域涉及TMT、先进制造及新消费等行业。

在谈到如何看待云管平台与服务在中美两个市场的发展比较时,阮志敏表示,经过实践的反复验证,国内企业IT市场与美国企业IT市场正在变成两个市场,以前二者的形态是高度一致的,但从云时代开始就出现了很大的不同。包括OpenStack在中国市场得到了大量应用、阿里云与腾讯云等国内云厂商、以及国内企业IT的生态等都不同,这为云管平台产品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与机遇。

实际上,随着国内电商产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快速跟进,很多企业开始启动数字化中台战略,把企业IT从管理资源推向数字化运营,为企业互联网应用的快速创新创造基石。而云管平台跟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进程,也从管理工具走向了企业数字化中台的“中控台”,成为企业IT的浏览器和交互交付界面,让企业的内部业务与开发团队可以通过浏览器快速获取企业IT资源,为未来五年数字化应用的爆炸式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