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迟晓强
在企业级云服务体系中,CMP(Cloud Management Platform,云管平台)从传统IT系统建设中脱胎而出,因云计算进入主流市场,愈发博得企业客户关注。CMP承载着统一调度传统IT与云原生资源与应用、支持业务快速迭代创新的使命。
作为云计算领域一个重要的技术分支,CMP所面临的纳管环境一直在快速变化,而CMP的定义和边界也因此持续地演进和扩展。对企业用户而言,CMP的能力和价值已经非常明确。
根据研究机构Gartner对云管理市场的定义,CMP 五大核心能力,包括多云接入、服务请求管理、监控计量计费、编排与调度自动化等,而这些功能需要在混合IT环境(虚拟化、私有云、公有云)中落地,交付价值。
为什么CMP对企业很重要?
云的出现,为传统IT(运维)管理软件向CMP蜕变提供了宝贵的契机和大战拳脚的舞台。伴随着云计算在企业级IT市场的流行,以及云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价值得到普遍的认可,企业采纳CMP的动力也愈加强劲。这种强劲的驱动力来自企业的外部和内部。
■ 一方面,当多云成为企业IT的新常态,企业在驾驭多云环境中需要借助CMP这一重要的技术框架和工具。多云带来了异构环境的调度与管理的挑战,而CMP向下对接和纳管不同类型IT基础设施、向上支撑传统和云原生应用的能力,同时能够衔接企业已有的审批、监控、运维体系,为企业带来敏捷创新力和全局视野的管理体验;
■ 另一方面,从传统IT到云,企业IT需要经历从“监管控中心”到“云服务中心”的转变。转变的过程可能是纠结而痛苦的,但是IT部门不得不直面现实。当业务创新的速度开始倒逼IT服务的响应能力,当IT部门自研软件的比重越来越大,研发和测试人员渴望更高的IT资源与应用的持续交付,IT部门必须从既往的惯性中挣脱出来,逐渐将资源交付、应用上线服务化,从管理者身份向服务商的角色过渡。在这一转变进程中,CMP扮演着“云服务中心”核心能力支撑平台的角色。
在从传统IT到云,CMP为企业用户提供了一套完整的、面向混合IT环境的管理框架。从传统的以CMDB为核心的“监管控”建设思路,到适用于分布式应用场景的以“高效交付云服务”为目标的运营模式,CMP的部署有助于帮助企业在短期内构建起面向云服务的管理规范和技术框架。
同时,CMP还是一种关键的平衡器。当云成为企业IT的一部分,它的便利性既给企业带来了业务快速创新的诸多可能,也带来了非常多的管理挑战。在企业IT向云转型的过程中,CMP是平衡器,一方面帮助企业的IT部门充分释放云生产力,同时对高度分布式的基础设施进行有效管控。
CMP项目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企业用户从CMP的规划、选型、部署,尤其是后期运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涉及CMP具体功能项的考量,也有与现有IT基础设施、应用、流程的对接、定制等问题,很多企业都在自研或者部署开源或商业化的CMP产品,但是并不是每个企业都能够从CMP项目中获益。
企业CMP项目的成功有哪些关键因素?不妨先看看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是如何收获成功的购车和驾乘体验的。
一般我们会关注如下三点。首先大部分的消费者会对车辆的品牌、外观、内饰等直接可见的因素进行考量。一部分专业消费者还会考察车辆的发动机、底盘等非直接可见的因素。综合考量各项指标购买车辆后,驾驶者娴熟的驾驶技巧也决定了乘坐者的实际体验。总结来说,决定购车及乘车体验成功的因素包括,可见指标、不可见指标和人(如附图1所示)。
再来考量 CMP 项目的建设。在CMP选型和POC时,企业同样也会对CMP的产品能力进行综合考量,这里我们将其划分为CMP产品的功能域能力和非功能域能力:
■ 功能域能力指的是CMP本身通用可见的技术能力,包含服务化能力、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力和混合IT对接能力;
■ 非功能域能力指的是CMP融入企业IT架构所需的相关能力,包括集成与被集成能力、多租户与模块化能力和安全合规能力。
此外,CMP项目的实施和交付团队也至关重要。在选择CMP供应商时,企业需要综合考量CMP交付团队的实力,考察是否有足够的商业成功案例、交付团队是否具备丰富的行业经验、项目上线后能否给予客户足够的运营经验和支撑等。
总结来说,成功的CMP购买及落地体验的由三个关键因素共同决定,即CMP产品的功能域能力、CMP产品的非功能域能力和CMP项目团队的实施和交付能力(如附图2所示)。
3+3:CMP产品能力评估模型
对于CMP产品具体的功能和分类,Gartner的研究体系也一直在不断演进。2018年,Gartner发布了全新的云管理轮式模型,取代了之前CMP五大核心功能域和六大扩展功能域的模型。
在Gartner的《The Cloud Management Wheel》模型中,包含 4 类范畴,即自动化、纳管、治理、生命周期。其中 4 类范畴下包含 8个功能类,分别为服务开通与编排、服务请求管理、监控与分析、资源发现与分析、费用管理与资源优化、云迁移与灾备、身份认证与安全合规、集成与交付。
针对中国企业用户在云管领域的实际需求,以及CMP在企业混合IT架构中的职责与可交付价值,FIT2CLOUD(飞致云)在2018年7月提出了“3+3 CMP产品能力评估模型”。所谓“3+3”,就是前面提到CMP的产品功能域(服务化能力、生命周期管理能力和混合IT对接能力)和产品非功能域(集成与被集成能力、安全合规能力、模块化能力)的组合 (具体如附图3所示)
CMP产品的功能域能力
在CMP产品功能域中,服务化能力、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力、混合IT对接能力从三个关键的维度支撑了CMP给企业带来的服务价值(如附图4所示)。
▲ 混合IT对接能力:针对企业纳管IT资源的需求,CMP通过混合IT对接能力纳管企业现有和新增的虚拟化、私有云、公有云、容器云资源;
▲ 服务化能力:混合IT资源将通过CMP的服务能力以虚拟服务、容器服务、数据库服务、DevOps服务等形式向企业IT部门和业务部门的用户进行交付;
▲ 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力:承载向下对接和向上服务的是CMP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力,在这个维度上,CMP需要完成日常的监控、流程及运营、自动化等工作,同时还要持续满足企业在Day0规划、Day1部署、Day2变更的数据中心运营思路。
CMP产品的非功能域能力
CMP产品的非功能域能力可分为集成与被集成能力、安全合规能力、多租户及模块化能力三个维度(如附图5所示)。
▲ 集成与被集成能力:它定义了一款CMP产品的开放性和兼容性,或者说一款 CMP 产品的可落地性。CMP需要通过提供支持SAML 2.0等规范的IdP中心、开放的REST API,以及与ITSM等系统的对接能力来融入到快速变化的企业IT架构之中;
▲ 安全合规能力:CMP需要具备基于角色的权限控制、运维安全审计、漏洞扫描与分析等能力,以满足企业对IT系统整体的安全性、合规性要求;
▲ 多租户及模块化能力:伴随着企业 IT 和业务的快速发展演进,CMP自身需要拥有足够的灵活性,通过模块化交付各项能力,需要有完整的多租户体系,支持模块化、微服务架构。如果 CMP 能自身支持容器化部署,更是一个加分项。
总结来说,“3+3”从功能域和非功能域的角度概括了CMP产品在企业环境中交付管理价值的具体能力。对于企业来说,CMP的部署和运营是综合性的工程。除了CMP产品本身外,还需要考量人的因素,也就是前面提到的CMP项目的实施与交付能力。既往的成功案例、行业服务经验和交付团队的协作性都与CMP项目的成败息息相关。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功能+非功能+团队”才是企业CMP项目成功的正确算式。
编者注:本文作者迟晓强为FIT2CLOUD(飞致云)CMP布道师、南区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