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云管理平台系列(一):云管理平台与企业IT

发布于 2017年04月11日

作者: 徐桂林 FIT2CLOUD(飞致云)首席布道师、东区总经理。

去年,我们曾经发表了一篇流传甚广的文章--《何为云管理平台》,向各位介绍了我们理解的云管理平台定义,并提出了云管理平台的目标定位:管好云资源、用好云服务和控好云成本。现在,离这篇文章发布已经过去半年。在这半年里面我们和不同企业用户做了深入的交流和沟通。回顾半年来的思考,这里希望通过一个系列文章详细阐述我们对于云管理平台的理解,回答企业在云管理平台建设具体工作中一些常见问题。现在,让我们就从“云管理平台”和“企业IT”之间的关系开始这个系列文章。

云已经成为事实趋势

当下,企业在云平台建设和选择方面已经不再是停留在概念阶段,无论国内国外都已有大量企业开始建设或购买云平台,在其上面部署实际业务并长期运行。来自RightScale 2017年的最新企业云使用状况调查报告也证实这一点(如下图):

其中,公有云发展最为迅猛

在这股云平台发展的潮流中,最为大家关注的当属公有云的发展。无论是国外的公有云三巨头(亚马逊、微软和谷歌)还是国内的公有云领头羊阿里云,其业务增长速度都非常高(下图为阿里云营收增长情况),是过去二十年企业IT领域很难得一见的发展场景。

不幸,企业必须要面临混合云的现实需求

如你所料,传统企业在上云的过程中面临着大量现实条件的限制。这些限制可能来自行业合规要求,也可能来自业务安全的需求。总之,企业在积极尝试公有云的同时,还非常希望是在自己可控的数据中心里面复制公有云的各种产品体验,以便更好地支撑自身业务发展。因此,混合云战略成为企业级用户的普遍选择(如下图):

于是, 对标公有云的私有云解决方案兴起

看到这种企业需求的普遍存在,各种私有云解决方案兴起。这其中有两个典型路径,一个是VMWare为代表的从传统虚拟化演进到云的路径,以VMWare vCloud为代表产品。另外一个则是以OpenStack为代表的完全对标公有云的私有云解决方案。这种对标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 产品形态对标:OpenStack私有云解决方案中的产品和主流公有云基本是一一对应,无论公有云的核心产品还是增值服务产品都能在其中找到对标产品。

  • 使用体验对标:无论是管理控制台,还是API、命令行工具方面都力求保证和主流公有云类似,甚至一致(比如,大量对象存储产品都直接兼容AWS S3的API)。

  • 业务场景对标:OpenStack厂商基本都会强调云平台是企业新型互联网业务的最好支撑平台。这和目前公有云上运行的主流业务形态非常类似。

由于公有云的巨大成功和OpenStack的开源策略,这种对标公有云的私有云解决方案得到了企业客户普遍关注。在完成如上三个对标后,企业期待OpenStack可以把公有云的使用体验和优势拷贝到企业传统数据中心,并实现基础设施层的更新换代。

但是,企业对于私有云的期待似乎有所不同

在讨论企业对于云的期待,我们需要从企业的业务形态进行分析。企业在进行数字化和互联网化转型过程中,其新型互联网化交互型业务比重在不断提升。但是,企业内部的传统交易型业务在很长时间段内仍然是企业IT的工作重心。而这两种业务的特征差异明显:

这种业务形态的不一致性,必然导致其对支撑它的底层基础设施诉求差异明显,展开来说如下:

如上,可以看出公有云的产品形态很好得满足了互联网型业务的诉求,也成为互联网业务首选的基础设施形态。而参照如上业务诉求,私有云在支撑纯互联网化业务还会面临不少挑战(如弹性能力)。所以,我们看到企业仍在积极寻求将部分互联网化业务向公有云和行业云迁移和部署。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建设私有云除了支持部分无法上公有云的互联网化业务外,其主要承载业务仍然会是传统交易性业务。

其实,企业对于私有云的诉求更多是在“更好的传统IT基础设施”

如前所述,企业内部建设的私有云仍以承载传统业务为主。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仔细思考企业私有云部署的初衷,可以发现企业私有云建设的两个主要驱动力:

  • 传统的IT基础设施在资源交付上的瓶颈(集中式、手动式、审批制)已经严重限制企业内部的IT业务展开,企业希望能够借助云化资源交付技术来提升IT基础设施(计算、存储、网络)的交付效率和交付质量,即资源交付的自助化和自动化。

  • 由于历史遗留和企业建设规划等方面的原因,企业传统IT的碎片化非常严重。这种碎片化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架构的不一致性(大型机、小型机、X86机器、虚拟机等等)和基础设施物理分割。企业希望能够借助云化资源管理技术来集中管理异构、碎片的基础设施,形成集中的资源池,提高资源管理的效率、透明度以及资源使用效率。

私有云针对如上问题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成为企业在建设企业云化的一个选择。但是,如前所述,全面对标公有云的解决方案,其在建设周期、成本、和传统IT的融合以及系统稳定性上都有相应的挑战。那我们是否有第二条路径来轻量化解决企业资源云化需要解决的如上两个问题?

云管理平台提供了企业IT资源云化的第二条路径

如上所述,企业对于云化技术的核心诉求在于资源统一纳管和高效交付上,基于企业已有基础设施的云管理平台提供了企业云化的第二条路径,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 云管理平台需要提供对于异构基础设施的集中对接能力,能够让企业内的异构化、碎片化基础设施统一纳管,并提供对于统一资源池的运营支撑能力(包括资源统计、趋势分析、成本核算、容量管理等能力)

  • 云管理平台需要向企业业务部门提供自助资源交付门户,并通过该门户提供标准、简单、受控和自助的资源交付新模式。再结合流程和配额管理能力可以让企业用云化的模式使用传统基础设施资源。

  • 云管理平台相对于私有云,还会普遍提供更好的云使用实践落地支持,包括业务的全栈自动交付,业务持续交付和自动化运维,应用视角资源管理,对接外部支持系统等各种能力,能够提升业务团队使用云的能力和业务云化的效率。

  • 云管理平台完全基于企业已存在的基础设施,无需企业进行全新基础设施改造和建设。由于传统基础设施技术的成熟度和稳定性,其在支撑传统业务的单点保障能力是值得信赖的。

针对传统基础设施(尤其是虚拟化环境)的功能和企业云化环境的如上诉求,FIT2CLOUD提供了虚拟化基础设施云化的解决方案。如下图:

总结来说,该方面就是通过“传统虚拟化环境 + FIT2CLOUD云管理平台”实现虚拟化环境的轻量立即云化,解决企业云化资源的资源交付和集中纳管诉求。

那么,企业IT应该如何对待互联网化业务基础设施管理问题?

企业内部会有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化业务,这类业务主要部署在公有云(部分因为合规等原因会部署在行业云或者企业内部私有云)上。这类业务普遍迭代快,对基础设施弹性要求高,强调资源的自助和可编程交付(比如,自动伸缩)。对于这类业务,企业IT部门应该如何管理呢?目前,普遍存在两种管理模式:

  • “放羊”模式:由于对以公有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不熟悉,担心采用传统模式进行管理会满足不了业务部门的需求,就干脆完全放手不管,任由业务部门自己处理。

  • “均管”模式:因为担心基础设施的安全和成本,采用完全同于支撑传统业务的方式管理这类基础设施。账号集中管控,资源交付使用传统审批制和手工交付。

显然,如上两种模式都不能很好匹配企业对于IT部门在支持新型业务上的期待。对于互联网业务的基础设施管理,我们应该使用不同于传统业务的管理模式,突出如下几个原则:

  • 优先保证业务部门的敏捷需求,尤其是对基础设施弹性、自助可编程获取的能力应该得到保障。互联网化业务形态的变化频率高,负载变化大,交付时效性要求高,IT部门应该充分意识到这些对于业务成功的关键性。

  • 树立补位而不是卡位思维。传统IT管理的卡位思维建立在IT基础设施比人力资源更加珍贵的历史条件上。而当下,人力资源的效率和创造性已经比IT基础设施对于业务成功更加重要。所以,IT部门的管理思路应该从管理资源向支持业务的角度转换,关注在那些会分散业务人员关注力的工作上(比如成本运营、自动化平台建设等)。

基于此,FIT2CLOUD对于互联网化业务基础设施的资源管理也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如下:

企业内的“双模云管平台“

如前所述,企业内部存在两类不同的业务形态,其对应基础设施的诉求差异性明显,同样其对应基础设施管理层有类似的差异诉求。如何融合两种业务对于云管理平台的不同诉求,形成企业内的“双模云管平台”成为企业的一个普遍诉求。显然,这个双模云管平台需要如下定位:

在这种“双模云管平台”中,我们构建统一的平台支撑层(如用户管理、租户管理、云账号管理、资源管理),但在资源交付和业务交付上,我们对于两种不同业务形态提供了不同的管理支撑模式。例如,针对传统业务的IT资源交付采用的是服务目录为基础的标准化自助交付流程,而对于互联网化业务则采用类似公有云的开放式资源交付方式。

总结

作为“细说云管理平台”系列文章的开篇,这篇文章介绍了当前云平台的发展趋势,企业对于云平台的期待,尤其重点阐述了企业内部不同类型业务对于基础设施云化的诉求以及基于此的不同资源管理和交付模式。最后,文章介绍了“双模云管”的概念。

在下一篇文章,我们将详细介绍企业在建设云管理平台的几个典型误区,希望在展开介绍FIT2CLOUD云管理平台方案前,能和大家建立云管理平台的定位和功能上的一致理解。

本文作者:徐桂林 FIT2CLOUD(飞致云)首席布道师、东区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