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云管理平台?

发布于 2016年08月08日

若干天前,我们曾经用一篇长文讨论了「国内云建设普遍缺少的一环:云管理平台」,里面提到了云管理平台对于落地企业云战略的重要意义。但是,在过去几个月和客户沟通中,我们发现一个新的概念混淆出现了,那就是如何定位云平台和云管理平台。这篇文章想阐述我们对云管理平台的理解,也希望能够对客户建立云技术栈能力有所帮助。

一、什么是云管理平台(CMP)?

云管理平台(Cloud Management Platform,CMP)是由Gartner最先提出的企业云战略中一种产品形态。来自Gartner的定义如下:

云管理平台(CMP)是提供对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整合管理的产品。

为进一步解释如上概念,Gartner定义了CMP产品需要解决的问题范畴并对这些问题做了分层。下图来自Gartner关于CMP的最新报告:

上图把CMP需要解决的问题归类为“访问管理”、“服务管理”和“服务优化”这几个方面,并且对每类中需要重点提供的能力做了加粗管理。总结来说,CMP需要提供的核心能力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 提供多基础设施的整合能力。由于异构基础设施的广泛存在,未来一段时间企业内部会同时存在公有云、私有云、虚拟化环境以及传统物理机器。所以云管理平台需要能够以可扩展的方式整合好这些基础设施。

  • 提供跨平台的编排能力,可以让用户灵活、高效地在不同云平台使用云资源。这种编排能力既可以来自对于云平台自身编排能力的延伸,也可以来自云管理平台自身的编排能力。

  • 提供以服务目录为最主要载体的服务管理能力。服务目录是在传统ITSM中就普遍存在的产品形态,但是CMP对服务目录的定义有了新的内涵。一个CMP中的服务目录必须需要具有“跨多资源池”、“集群级别自动创建”、“内置的应用视角计量计费”等能力,而这些能力在传统ITSM的服务目录中都不具备。

  • 提供多租户、多层次的资源访问管理能力。目前的云平台管理界面普遍采用“扁平化”设计模式,即一个用户能够管理和查看当前帐号下的所有类型与所有应用的资源,这和大型企业需要多层次、多应用资源隔离管理的需求不匹配。例如,很多公司的网段划分、防护墙端口设置都由专门的职能团队管理,普通业务团队需要遵循相应的规则。所以,CMP需要在资源访问管理上能够适配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

  • 提供开放的接口来整合其他外围系统。用户针对云上业务的监控、部署、配置管理系统,针对基础设施的用户、权限管理系统都需要能够和云管理平台对接,实现信息共享和交互。

除此之外,CMP还包括如费用管理、账单分析、操作审计等多个方面的能力要求,是用户进行云平台资源管理的一个基础性平台。

二、为什么需要云管理平台(CMP)?

前面提到了云管理平台(CMP)的定义和内涵,并引用了Gartner对于CMP解决问题范畴的分类。对于企业用户来说,为什么在云战略建设过程需要云管理平台?我们认为有如下几个理由:

  • 管好云资源。对于企业来说,云平台的出现引起底层资源形态的一次大变化。异构基础设施会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长期存在并会不断变化。CMP的出现初衷就是要能够统一管理这种异构性基础设施。所以,企业的云管理平台应该有很好的扩展能力,能够快速覆盖业务发展需要引入的多种异构基础设施和供应商,这其中就包括企业的物理集群、虚拟化环境和主流私有云平台和公有云供应商等。
  • 用好云服务。对于用户来说,其最终需要的是运行在云平台上的云应用,而不是各种云资源。 所以,用好云服务的关键所在就是在服务好云应用的开发、测试、上线和运营。CMP的一个重要设计理念就是“以应用为中心”,无论是云资源的展现和组织方式,还是资源的创建和运维都是以用户应用为视角的。例如,对于CMP中的一个服务目录,用户可以用云平台或者CMP提供的编排能力,让整个业务应用变成一个服务目录项。当用户需要创建一个应用的时候,可以从零开始一键实现整个应用的创建和部署。整个过程完全自动化、可精确描述,可重复执行。另外,企业业务的持续交付流水线也经常和CMP对接,成为其中重要能力之一。整个交付流水线也是围绕企业一个应用从代码到最终上线的整个流程展开,实现业务持续、高效和可控更新和升级。相反,云平台的控制界面设计是以交付(售卖)云资源为主要目标,以资源视角组织展现方式,普遍没有围绕用户的云应用展开设计和实现。
  • 控好云成本。在企业内部广泛推行云平台和自助服务后,一个必然的挑战是如果控制好企业的云成本(尤其是公有云的成本)。由于云平台(尤其是公有云平台)提供了“无限量”资源,并按需付费,这给业务团队在使用过程中形成资源浪费提供了非常大的可能性。而根据我们的经验,用户浪费占整个公有云成本的比例确实不可小觑。普遍在10%以上,甚至最高能达到50%。CMP平台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能够帮助企业管控好云上成本,并提供成本优化建议。一般来说,CMP平台提供的云成本管理包括费用分析和可视化、费用预测、费用分摊、费用优化等几个方面,对应要解决的问题为“钱花到哪里去”、“未来会花多少钱”、“钱该由谁出”和“是否花了冤枉钱”等。

总结来说,云管理平台CMP是帮助企业在建设云能力过程中让云资源好管、好用和和好控的重要载体。

三、国外云管理平台(CMP)的现状

国外云平台的发展比我们早,企业在采纳云平台的积极性和行动力整体也比当下的国内企业更强。自然而然,国外企业对于云管理平台的需求也来得更早、更强烈。目前,在国外,CMP已经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垂直细分领域。为此,Forrester今年一季度对这个领域的态势做了最新分析,其结论如下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CMP市场是一个非常明确的垂直市场,并已经有多家厂商提供相应服务。这些厂商可以分成为两类,一类是以RightScale为代表的从公有云管理切入的厂家,包括CliQr和Scalr等,它们目前整体处在行业领先的地位。另外一类以BMC为代表,从基础设施管理向上延伸到云管理平台的传统厂商,包括VMWare、HPE、Dell、Redhat等。它们目前处在相对落后位置,并且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

另外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发现CMP市场和大家日常讨论的云平台(IaaS)市场是相对独立的两个领域。即使如Redhat、Microsoft、HP等厂家会同时在CMP和IaaS市场,它们在两个市场提供的产品也完全不同。所以,如Gartner在去年底的一份独立技术报告(https://www.gartner.com/doc/3173523/openstack-cloud-management-platform)所述,我们也认同“Openstack Is Not a Cloud Management Platform”。

四、云管理平台(CMP)的参考架构?

如上所述,CMP是用户进行云资源管理的基础性平台,在不同层次上提供不同的功能。如何在一个云管理平台上组织好这些功能则是关键问题。为此,Forrester在最新的云管理平台技术报告(2016-Q1)中提供了一个参考架构,如图:

如上图所示,整个云管理平台(CMP)主要的架构模块可以分为“Application Service Delivery”、“Infrastructure Service Delivery”、“Hybrid Cloud Operations”和“Hybrid Cloud Goverance”,并且需要对下提供多云接入API,对上提供自服务portal和管理portal。在水平方向同样要对如 CI/CD、Monitoring等工具实现工具集成和信息交换。可以看出其功能内涵以及组织方式和前面Gartner对CMP平台的定义基本一致,这说明它们对于该领域的认识基本一致并正在逐步形成行业内对CMP的主流认知。

五、FIT2CLOUD混合云管理平台(HCMP)

作为国内领先的云管理平台(CMP)供应商,FIT2CLOUD提供的混合云管理平台(Hybrid Cloud Management Platform,HCMP)为国内企业落地云战略提供一站式的云管理解决方法。下图为我们产品的整体架构:

总结来说,我们的解决方案有如下特色:

  • 我们的解决方案支持最为广泛的基础设施类型,包括主流公有云(阿里云、AWS、腾讯云、Azure、青云、UCloud、金山云等)、主流私有云(OpenStack、vCloud等)、虚拟化环境(vSphere、FusionSphere)和x86物理主机及AIX小型机系统;
  • 我们的解决方案提供最完备的功能集合,其核心功能包括应用视角的资源管理、企业云帐号统一管理、费用管理与分析、资源权限及授权、云服务目录、一体化运维能力(监控、告警、批量脚本等)等;
  • 我们的解决方案提供端到端的DevOps解决方案,包括从业务代码到最终服务的全交付流水线。FIT2CLOUD的DevOps解决方案采用成熟的技术标准,集成主流的软件开发工具(如版本管理、构建管理),能够快速落地(不需要修改业务代码),并有在金融、互联网等多个领域成功落地的实施经验。
  • 我们的解决方案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包括插件式支持外部基础设施、提供开放的API和SDK,能够对接企业内部主要系统(如用户AD等),方便企业形成符合自身需求的整体解决方案。

目前,FIT2CLOUD混合云管理平台(HCMP)已经在各个行业的多家客户成功落地,涵括银行、证券、传媒、互联网、游戏、IDC、政企等多个领域的重要客户(如下图)。